自 1845 年以来,德国格拉苏蒂的公司就以制造精确的钟表而闻名。到 1886 年,他们开始专注于制造航海天文钟,这在当时被视为该行业的巅峰。这些精密仪器被用于商船、航海探险甚至德国帝国舰队。
在其 177 年的历史中,格拉苏蒂制表业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 从最初的小小成功开始,当时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和他的同伴卡尔·莫里茨·格罗斯曼 (Carl-Moritz Grossmann)、朱利叶斯·阿斯曼 (Julius Assmann) 和阿道夫·施奈德 (Adolph Schneider) 为一个新的工业分支奠定了基础,包括 1878 年创建德国制表学校作为专业知识中心和人才工厂,直到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怀表和精密摆钟的鼎盛时期。

33 年前德国统一后,格拉苏蒂的重生犹如凤凰涅槃,一些全球最受欢迎的制表厂从专为低成本大批量生产而设计的过时工厂中脱颖而出。秉承这一传统,格拉苏蒂的钟表如今在最知名的购物场所的高级珠宝店中再次受到追捧。格拉苏蒂是格拉苏蒂最成功的生产基地,以其无与伦比的技术和专业技能而闻名于世。
航海天文钟的制造是格拉苏蒂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对后来的格拉苏蒂钟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一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 1886 年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末期——这是一条清晰的道路,因为这种工艺的存在理由是基于精确度,直到 1913 年,时间信号才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它的产品是实现这种极高精度的唯一手段。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极其精确的时钟的大规模生产发生得如此之晚,这些时钟被用于科学测量、铁路调度和确定航海旅行的经度,后来又用于飞机和齐柏林飞艇。当时,他们是拥有海外殖民地的航海国家,所以这对德国来说实际上是未知领域。英国王国早已领先一步,约翰·哈里森于 1764 年发明了第一块适合航海的钟表。法国在制造强大的船只和精密计时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征服世界
1870-71 年后,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国海军和商业船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为了减少对外国制造商的依赖,德国海军部下令提高生产能力。当时,航海天文钟的价格高达 900 马克,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前提是它能通过基尔天文台在不同温度和海况下的严格精度测试。德国海军天文台于 1875 年 1 月 9 日在汉堡成立,是一家专门研究海洋地理、海洋学、气象学和航海科学(包括测绘)的机构。一个单独的部门被用来测试天文钟和观测表。航海天文钟一直在这里进行测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初,它符合基尔天文台的规格。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些规定不断扩大,包括气压、磁性、运动研究和特殊测试等附加标准,旨在实现尽可能高的质量。这些无与伦比的规格之所以如此严格,是因为精确的导航和珍贵船只及其船员的命运都取决于其完美无缺的功能。出处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1911 年举行的第 35 届测试比赛中,参赛作品的所有部件都必须在德意志帝国境内制造。在此之前,链条和弹簧可以来自国外。
回到 19 世纪 80 年代的格拉苏蒂,当时的钟表公司正迎接新的挑战。第一批作品的问世得益于创始人在费迪南德·阿道夫·朗格的指导下建立的高效工人和供应系统,在早年的旅行中,朗格还曾在一些欧洲最重要的天文钟制造商那里完成实习。弗里多林·施图布纳 (Fridolin Stübner) 兄弟 (1857-1912) 和保罗·施图布纳 (Paul Stübner) 兄弟 (1860-1946) 现在被视为格拉苏蒂航海天文钟之父,他们在路德维希·斯特拉瑟 (Ludwig Strasser) (1853-1917) 的指导下生产了第一批作品。1886 年,朗格公司将前两个型号送往汉堡进行测试。

“日误差不得超过 0.3 秒,”德国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前馆长、天文钟爱好者 Reinhard Reichel 表示,他强调了这一技术壮举的非凡性。这种精度水平在当时具有开创性,并在 1900 年和 1904 年的世界博览会上荣获奖牌。
格拉苏蒂航海天文台表
尺寸、形状、万向节和表壳均以英国设计特色为基础。最显著的差异是由于链条的对角排列而导致的锥形齿轮和发条盒的反向运动。格拉苏蒂表款还配备了其他精良的技术特征,例如格罗斯曼天文钟游丝和枢轴掣子,或理查德·朗格 (1845-1932) 发明的天文钟擒纵机构。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表款经历了一些技术和外部改进,以及特殊订单。其中包括怀表、专为长途飞行设计的带有度数刻度的天文钟、鱼雷艇天文钟和基于恒星时调节的钟表。历史学家提到了“标准”格拉苏蒂航海天文钟的以下特点:表盘直径为 100 毫米,机芯构建在带有弹簧式擒纵机构的四柱上,配备链条机构和上下机芯以显示其动力储存,秒针以半秒为增量前进,整个机构及其万向架都装在一个边长为 18.5 厘米的桃花心木表壳中。
“如今,这些稀有的表款受到收藏家的热烈追捧,”雷歇尔说道,并列举了大部分可能不为人所知的主要天文钟制造商和计时专家的名字。他特别提到了弗里多林·施图布纳的作品,他从 1890 年开始在朗格工作,并领导了 1897 年成立的航海天文钟部门。对于这位精密大师来说,没有哪款钟表太复杂。他被描述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同样传奇的还有保罗·蒂勒曼 (Paul Thielemann,1880-1955)。在 Strasser & Rohde 担任学徒后,他于 1905 年加入朗格的天文台表部门,数十年来一直确保其高品质。他的儿子奥托·蒂勒曼 (Otto Thielemann,1910-1980) 也同样如此,他接管了国有企业格拉苏蒂特钟表公司 (VEB GUB) 的航海天文台表部门。在与 Julius Assmann 和 Ernst Kasiske 共事一段时间后,古斯塔夫·格斯滕伯格 (Gustav Gerstenberger,1886-1983) 成立了自己的独立钟表制造商公司,主要使用保罗·施图布纳 (Paul Stübner) 生产的 ebauche 机芯。80 岁时,他开始为 GUB 调校航海天文台表,而这种钟表是该公司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它供应给近 30 个国家,包括早期的天文台表制造中心英国和法国,以及巴西、智利、朝鲜和葡萄牙等国家,这些国家都信任格拉苏蒂提供的精确度。传统的天文台表 Caliber 100 一直生产到 1978 年,而更坚固、更精确的石英天文台表则于 1974 年开始生产。

从汉堡到格拉苏蒂 任何有关精密计时器和格拉苏蒂的讨论都必须提到 Wempe 这个名字。1938 年,赫伯特·韦姆佩 (Herbert Wempe,1890-1963) 接管了汉堡精密计时器工厂 (成立于 1905 年),该工厂制造船用钟表。他与奥托·朗格 (Otto Lange,1878-1971) 合作,计划建造一所面向年轻制表师的培训中心。当地天文台曾被讨论为可能的地点。自 1910 年以来,它一直为格拉苏蒂的制表师提供精确的时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推迟了他们的计划的实施。
从 1942 年开始,汉堡的天文钟制造商 Wempe 和格拉苏蒂的 A. Lange & Söhne 为战时海军生产了被称为“统一天文钟”的航海天文钟,后来在莫斯科的苏联工厂生产。据消息称,总共生产了约 58,000 件,这使得他们的三柱机芯成为最常制造的船用天文钟机芯。

2005 年,Herbert Wempe 的曾孙女 Kim-Eva Wempe 收购了这座旧天文台,并在独立天文台测试中心旁边建造了两个独立实体的生产空间:拥有自产机芯的 Wempe Chronometerwerke 和拥有改良瑞士基础机芯的 Wempe Zeitmeister,2020 年 Iron Walker 系列也加入其中。毋庸置疑,这些钟表都带有格拉苏蒂天文台认证。与图林根州和萨克森州度量衡局合作,天文台被德国国家计量院认证为天文台测试校准实验室。测试结果和允许的速率偏差完全符合瑞士测试机构 COSC 的标准。在为期 15 天的性能测试中,钟表将在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下进行测试(8、23 和 38 摄氏度)。只有每天的速率结果在 -4 到 +6 秒之间的钟表才能获得证书。新制定的 DIN 8319 标准要求机芯必须能够精确到秒,并且必须在表壳内进行测试,而不是在表壳外进行测试。这是近 40 年来德国首个天文台表官方测试中心。
如今,并非所有格拉苏蒂钟表都附有天文台认证。但正如图中的钟表所示,航海天文钟及其相关观测表的历史传承仍然是格拉苏蒂现代钟表的重要灵感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N厂官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nmbwl.com/18780.html